2025年3月31日,“2025工程機械綠智生態創新大會”在北京盛大舉行。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行業盛會,聚焦于“綠智”“生態”“創新”三大關鍵詞,為工程機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綠智”,即綠色與智能的深度融合,代表著工程機械行業在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技術提升設備性能與工作效率,實現產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生態”則強調行業倡導構建綠色供應鏈,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而“創新”是驅動行業變革的核心動力,涵蓋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個層面,為工程機械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助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大會備受矚目的“技術前瞻”板塊上,凱博易控車輛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劉盛琦發表了題為《甲醇增程寬體自卸車電機技術創新》的精彩主題演講。

甲醇增程技術的需求導向
隨著“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已成為行業共識。寬體自卸車作為礦山運輸的主力裝備,需同時滿足高性價比、高可靠性、強動力及低碳環保的核心需求。
目前國內的新能源寬體自卸車有兩種主流的動力技術路線:純電技術路線和甲醇增程技術路線。純電技術路線結構簡單,能量傳遞直接,可最大限度回收動能;甲醇增程技術路線結構復雜,能量傳遞路線長,能實現車輛有限的動能回收。在載重自重比、動力性、出勤率等方面,兩種技術路線各有優劣。

電機的效率和可靠性是甲醇增程動力系統成功的關鍵。使用電機驅動解決了甲醇發動機性能不足和AT自動變速箱技術瓶頸問題,使發動機工作轉速和扭矩與車輛需求解耦,讓甲醇發動機能長時間在高效區工作,推動寬體自卸車大型化。

寬體自卸車的開發需求可轉化為電機的開發需求,但需遵循物理規律,抓主要矛盾,發揮技術路線優勢,同時拓寬思路,從系統和整車層面解決問題。

徑向磁通永磁同步電機綜合表現最全面
對比當前寬體自卸車電驅系統的異步感應電機、徑向磁通永磁同步電機、軸向磁通永磁同步電機三大方案,徑向磁通永磁同步電機綜合表現最全面,也是國內目前電驅動寬體自卸車的主流選擇。

高速扁線油冷電機方案
針對甲醇增程系統對電機的嚴苛要求,凱博易控推出了高速扁線油冷電機方案,在高速、扁線、油冷三個關鍵技術上做出突破。但技術創新在電機設計和高速化、扁線工藝、油冷技術的入門難題和方案選擇上面臨挑戰,需要綜合評估需求、成本和工藝難度來針對不同挑戰選擇解決方案。
2025 CM GIEI | 劉盛琦:甲醇增程寬體自卸車電機技術創新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2025年3月31日,“2025工程機械綠智生態創新大會”在北京盛大舉行。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行業盛會,聚焦于“綠智”“生態”“創新”三大關鍵詞,為工程機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綠智”,即綠色與智能的深度融合,代表著工程機械行業在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技術提升設備性能與工作效率,實現產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生態”則強調行業倡導構建綠色供應鏈,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而“創新”是驅動行業變革的核心動力,涵蓋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個層面,為工程機械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助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大會備受矚目的“技術前瞻”板塊上,凱博易控車輛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劉盛琦發表了題為《甲醇增程寬體自卸車電機技術創新》的精彩主題演講。
甲醇增程技術的需求導向
隨著“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已成為行業共識。寬體自卸車作為礦山運輸的主力裝備,需同時滿足高性價比、高可靠性、強動力及低碳環保的核心需求。
目前國內的新能源寬體自卸車有兩種主流的動力技術路線:純電技術路線和甲醇增程技術路線。純電技術路線結構簡單,能量傳遞直接,可最大限度回收動能;甲醇增程技術路線結構復雜,能量傳遞路線長,能實現車輛有限的動能回收。在載重自重比、動力性、出勤率等方面,兩種技術路線各有優劣。
電機的效率和可靠性是甲醇增程動力系統成功的關鍵。使用電機驅動解決了甲醇發動機性能不足和AT自動變速箱技術瓶頸問題,使發動機工作轉速和扭矩與車輛需求解耦,讓甲醇發動機能長時間在高效區工作,推動寬體自卸車大型化。
寬體自卸車的開發需求可轉化為電機的開發需求,但需遵循物理規律,抓主要矛盾,發揮技術路線優勢,同時拓寬思路,從系統和整車層面解決問題。
徑向磁通永磁同步電機綜合表現最全面
對比當前寬體自卸車電驅系統的異步感應電機、徑向磁通永磁同步電機、軸向磁通永磁同步電機三大方案,徑向磁通永磁同步電機綜合表現最全面,也是國內目前電驅動寬體自卸車的主流選擇。
高速扁線油冷電機方案
針對甲醇增程系統對電機的嚴苛要求,凱博易控推出了高速扁線油冷電機方案,在高速、扁線、油冷三個關鍵技術上做出突破。但技術創新在電機設計和高速化、扁線工藝、油冷技術的入門難題和方案選擇上面臨挑戰,需要綜合評估需求、成本和工藝難度來針對不同挑戰選擇解決方案。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