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2025工程機械綠智生態創新大會”在北京盛大舉行。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行業盛會,聚焦于“綠智”“生態”“創新”三大關鍵詞,為工程機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熬G智”,即綠色與智能的深度融合,代表著工程機械行業在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技術提升設備性能與工作效率,實現產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生態”則強調行業倡導構建綠色供應鏈,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而“創新”是驅動行業變革的核心動力,涵蓋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個層面,為工程機械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助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大會備受矚目的“場景深耕”板塊上,寧波鎮海港埠有限公司工程技術與信息部經理王宏鋒發表了題為《港口智慧工程機械的使用現狀及需求》的精彩主題演講。

寧波鎮海港埠有限公司工程技術與信息部經理王宏鋒
港口智慧化設備需求背景
追求美好生活:機器替代人
危險作業環境如港口高粉塵區域,人工操作風險高,機器替代可保障工人安全。高溫環境作業效率低且易引發健康問題,機器可穩定作業,提升生產效率。
技術推動:硬件與算法進步
硬件和算法的進步,特別是港口近幾年在起重機方面的自動化成功案例,促使在傳統工程機械方面尋求突破。
港口進行智慧化轉型的工程機械
目前在部分港口,岸橋已經實現遠程操作,龍門吊也成功實行自動化改造。從成功案例的研制路線來看,一般分為遠程控制、自主操作加人工輔助、完全自主三步進行。
作為設備使用方,客戶會有一些困惑與原因。在港口智慧化工程機械使用過程中,設備沒有自主功能,僅僅是遙控;司機遙控和實際控制差別較大,效率最高只能達到60%~80%;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減員,只是人員從前端到了后端,而設備成本大大增加。
探究上述困惑,有以下原因:作業環境復雜,沒有可以明確規劃的標準路線和標準工況,也沒有可參考的算法;機構性能的不完善,設備不具備感知、反饋功能,更沒有自主功能;沒有完善的配套后臺支持系統。
港口對工程機械的核心需求

智能高效:初期提供與機上環境相似的后臺操作環境,實現環境監控、設備狀態監控、故障診斷、遠程自動化操作,達到人工機上操作相同的效率。
低耗可靠:優化設計,提高機械的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降低設備故障率。
綠色環保:采用安全新能源(如電動、氫能)減少排放,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應用場景:吊裝、清艙、堆高、裝車等場景。
行業技術路線的共識和努力方向
對于港口工程機械自動化改造,目前有以下幾點共識: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通過安裝各種傳感器,設備可以監測負載、溫度、壓力、震動等關鍵參數,以及機構的各個位置狀態并將數據傳輸至后臺。
人工智能算法的建立和優化:使得工程機械能夠自主學習和優化作業策略。逐步使用多變的作業環境。
新型通訊技術應用:5G、WiFi等,可以實現遠程實時監控,并在需要時快速響應調整參數,確保設備運行在最佳狀態。
智慧后臺系統的建設:根據實時數據優化設備的作業順序和時間安排。
自動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系統+環境規劃+設備”三者的結合?!白岏R跑的路必須是馬路,不能是牛的道路”,工程機械設備制造廠家和系統設計廠家可以提出一個整體的方案,與港口企業進行交流,來影響與規劃港口的建設。
2025 CM GIEI | 王宏鋒:港口智慧工程機械的使用現狀及需求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2025年3月31日,“2025工程機械綠智生態創新大會”在北京盛大舉行。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行業盛會,聚焦于“綠智”“生態”“創新”三大關鍵詞,為工程機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熬G智”,即綠色與智能的深度融合,代表著工程機械行業在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技術提升設備性能與工作效率,實現產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生態”則強調行業倡導構建綠色供應鏈,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而“創新”是驅動行業變革的核心動力,涵蓋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個層面,為工程機械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助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大會備受矚目的“場景深耕”板塊上,寧波鎮海港埠有限公司工程技術與信息部經理王宏鋒發表了題為《港口智慧工程機械的使用現狀及需求》的精彩主題演講。
寧波鎮海港埠有限公司工程技術與信息部經理王宏鋒
港口智慧化設備需求背景
追求美好生活:機器替代人
危險作業環境如港口高粉塵區域,人工操作風險高,機器替代可保障工人安全。高溫環境作業效率低且易引發健康問題,機器可穩定作業,提升生產效率。
技術推動:硬件與算法進步
硬件和算法的進步,特別是港口近幾年在起重機方面的自動化成功案例,促使在傳統工程機械方面尋求突破。
港口進行智慧化轉型的工程機械
目前在部分港口,岸橋已經實現遠程操作,龍門吊也成功實行自動化改造。從成功案例的研制路線來看,一般分為遠程控制、自主操作加人工輔助、完全自主三步進行。
作為設備使用方,客戶會有一些困惑與原因。在港口智慧化工程機械使用過程中,設備沒有自主功能,僅僅是遙控;司機遙控和實際控制差別較大,效率最高只能達到60%~80%;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減員,只是人員從前端到了后端,而設備成本大大增加。
探究上述困惑,有以下原因:作業環境復雜,沒有可以明確規劃的標準路線和標準工況,也沒有可參考的算法;機構性能的不完善,設備不具備感知、反饋功能,更沒有自主功能;沒有完善的配套后臺支持系統。
港口對工程機械的核心需求
智能高效:初期提供與機上環境相似的后臺操作環境,實現環境監控、設備狀態監控、故障診斷、遠程自動化操作,達到人工機上操作相同的效率。
低耗可靠:優化設計,提高機械的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降低設備故障率。
綠色環保:采用安全新能源(如電動、氫能)減少排放,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應用場景:吊裝、清艙、堆高、裝車等場景。
行業技術路線的共識和努力方向
對于港口工程機械自動化改造,目前有以下幾點共識: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通過安裝各種傳感器,設備可以監測負載、溫度、壓力、震動等關鍵參數,以及機構的各個位置狀態并將數據傳輸至后臺。
人工智能算法的建立和優化:使得工程機械能夠自主學習和優化作業策略。逐步使用多變的作業環境。
新型通訊技術應用:5G、WiFi等,可以實現遠程實時監控,并在需要時快速響應調整參數,確保設備運行在最佳狀態。
智慧后臺系統的建設:根據實時數據優化設備的作業順序和時間安排。
自動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系統+環境規劃+設備”三者的結合?!白岏R跑的路必須是馬路,不能是牛的道路”,工程機械設備制造廠家和系統設計廠家可以提出一個整體的方案,與港口企業進行交流,來影響與規劃港口的建設。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