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采礦業的發展,先進技術的融合在提高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續性方面變得至關重要。在印度,“智能采礦”的概念正處于發展階段,它代表了資源開采、加工和管理方式的轉變。
印度《設備時報》探討了重塑采礦業格局的創新技術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以及它們如何為更可持續的未來鋪平道路。
印度采礦業是國家經濟的關鍵部分,對GDP、就業和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采礦業對印度GDP的貢獻約為2.5%,為數百萬人提供直接和間接就業。煤炭、鐵礦石、鋁土礦、銅和石灰石等關鍵礦物對鋼鐵、水泥和能源等各個行業至關重要。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煤炭生產和消費國,煤炭在發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該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國之一,主要用于鋼鐵制造。雖然黃金和銅等礦物的儲量不如鐵礦石豐富,但在采礦業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大量的鋁土礦儲量為強大的鋁工業做出了貢獻。
印度采礦作業的監管框架主要在《礦產和礦產(發展和管理)法》中概述。最近的改革旨在提高透明度和促進私人投資,包括礦產資源的拍賣。然而該行業面臨幾個挑戰,如環境問題、土地征用問題和基礎設施發展問題。采礦活動會導致森林砍伐、水污染和棲息地破壞,促使政府制定更嚴格的法規來減輕這些影響。同時為采礦項目獲得土地通常會導致與當地社區的沖突和法律障礙,而偏遠地區糟糕的基礎設施會阻礙運營效率并增加成本。
隨著自動化、遙感和先進的礦物開采機械的應用,技術進步在該行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數字技術正在改進運營流程、提高生產力并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除了這些進步之外,人們越來越重視可持續采礦實踐,包括恢復礦區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礦公司還采用企業社會責任(CSR)舉措,為當地社區做出積極貢獻。
展望未來,由于各行各業對礦物的需求增加,預計印度采礦業將增長。旨在促進該行業發展的政府舉措可能會推動投資和創新,例如國家礦產政策。總體而言,印度采礦業形勢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該行業專注于可持續實踐、技術進步和監管改革,可以在支持印度經濟增長和滿足不斷增長的礦產需求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智能采礦
智能采礦指的是應用數字技術來增強采礦作業。它包括自動化、數據分析、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和機器學習,以創建一個更加互聯和高效的采礦生態系統。通過利用這些技術,公司可以優化運營、降低成本并提高安全標準,從而解決行業的一些長期挑戰。
推動智能采礦的關鍵技術
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在采礦作業中采用自動駕駛車輛和無人機已經徹底改變了該行業。這些技術減少了人類對危險環境的暴露,簡化了流程并提高了運營效率。自動駕駛運輸系統可以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運輸材料,優化物流并減少延誤。
數據分析和AI:憑借從各種操作中收集大量數據的能力,數據分析和AI在決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由機器學習算法驅動的預測性維護使操作員在設備故障發生之前預見到設備故障,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和維護成本。
物聯網集成:物聯網設備的集成促進了對設備、環境條件和安全協議的實時監控。嵌入在機械中的傳感器可以將數據傳輸到中央系統,使對潛在問題的即時響應成為可能,并增強運營可見性。
遠程操作:遠程采礦作業的興起允許公司在世界任何地方進行管理和監控活動。這不僅提高了運營效率,還確保了熟練工人不必要暴露在危險環境中。
實施智能采礦的挑戰
盡管智能采礦的好處是顯著的,但公司必須應對相應的挑戰。
高昂的初始成本:先進技術所需的投資可能是巨大的。許多公司,特別是較小的公司,可能發現很難證明這些成本與潛在收益相比是合理的。
技能差距:向數字采礦的轉變需要一支精通技術和數據分析的員工隊伍。提高現有員工的技能或招聘新人才是該行業面臨的持續挑戰。
數據安全:隨著采礦公司越來越依賴數字技術,網絡威脅的風險增加。確保敏感數據的安全對于維持信任和運營完整性至關重要。
可持續性與環境影響
智能采礦最顯著的優勢之一是它可以提高可持續性的潛力。通過優化資源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和減少排放,技術驅動的采礦實踐可以帶來更環保的運營。例如,先進的監控系統可以實時檢測泄漏或排放,從而及時采取糾正措施。此外,許多公司現在正在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納入其運營,進一步減少碳足跡。
案例分析:智能采礦的先驅
一些公司在實施智能采礦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力拓集團(Rio Tinto):這家全球采礦巨頭在其運營中率先使用自動駕駛卡車和無人機,顯著提高了生產力,同時降低了安全風險。
必和必拓(BHP):通過采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必和必拓優化了其供應鏈,從而實現了可觀的成本節約和效率提升。
瓦達塔(Vedanta):在印度,瓦達塔采用物聯網和AI來增強其采礦現場的運營可見性和安全性,展示了技術在當地背景下的變革潛力。
智能采礦的未來
展望未來,智能采礦將重新定義行業格局。技術、可持續性、運營效率的融合將使采礦公司能夠在應對現代世界復雜變化的同時,滿足對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孟買及其他地方,采礦生態系統的各方利益相關者(政府、公司和社區)必須合作,充分利用智能采礦的潛力。通過擁抱創新,采礦行業不僅可以提高生產力和盈利能力,還可以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更可持續、更負責任的未來。
專家觀點
Elecon集團公司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Prayasvin Patel表示:“我認為未來2到3年都將會有煤炭需求,因為電力行業對煤炭的依賴非常大。環境和土地征用問題的高成本將鼓勵開采更多的地下礦井,印度煤炭有限公司將地下產量從4%提高到10%的雄心勃勃的目標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認為地下采礦設備市場將由制造商主導,他們為所有客戶的需求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我們在 Eimco Elecon 擁有服務于煤礦地下采礦設備的主要產品股份,我們已經敏捷地采用了新的技術變化,并準備好了全套無爆炸連續采礦機技術。持續的高金屬價格和私營企業更多地參與采礦也推動了硬巖行業地下采礦設備的增長。我們在這一領域的產品線也在迅速增長。”
Gefran India 董事、總經理 Kalpesh Desai 表示:“采礦設備市場目前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受到各種主要趨勢的影響。其中更重要的一點是越來越多地使用自動化和數字化等先進技術。采礦公司正在投資自動化解決方案,以提高運營效率并降低成本。緊隨其后的是智能傳感器的使用,Gefran為此提供了廣泛的壓力和位置測量產品組合。例如,Gefran的TWIIST用于CAN Open中的多變量線性位置,以及CAN Open Safety SIL2 PLd中的KMC壓力傳感器,這些產品允許實時監控設備和運營。此外,對環境可持續性的關注度也在增加。更嚴格的法規和社會期望正在推動公司實施更環保的做法。”
FL Smidth 大印度地區礦業資本銷售主管 Venkatesan Punniyamurthy 表示:“在全球范圍內,雖然黃金和銅等主要金屬繼續顯示出強勁的市場基本面,但我們看到鐵礦石和鋰等其他一些金屬的價格正在下跌。當價格下跌時,這可以減少全球資本支出 (capex) 投資,因為公司的目標是通過成本和運營優化來事半功倍。這種資本支出壓力可能會持續一兩年。然而,從長遠來看,在新興經濟體綠色轉型和基礎設施發展的推動下,對金屬的需求將保持高位。在印度,我們對鋼鐵、水泥和其他材料的人均消費量仍然遠低于西方世界。這表明印度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印度國內需求將成為未來幾年的關鍵驅動力,尤其是在基礎設施、經濟適用房、機場、港口等行業,所有這些都將需要大量的金屬。此外,印度的能源需求很大。目前,我們生產了 60% 的所需能源,隨著政府實現 50% 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鋁和銅等金屬將成為輸配電的關鍵。”
Hyva印度組件業務部區域總監 Jeffrey Zuidgeest 表示:“印度的采礦設備市場正受到自動化程度提高、數字化和向可持續采礦實踐轉變等趨勢的影響。露天采礦正在擴大,尤其是煤炭和鐵礦石,同時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運營挑戰對提高生產力和成本效益的設備需求量很大。此外,私人投資和政策改革(包括 100% 的 FDI)正在促進技術進步并推動增長,尤其是在煤炭和稀土元素等行業,為該行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Hyva通過創新、可靠性和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相結合,在采礦機械領域脫穎而出。除了創新的 DTS 指南外,我們還不斷投資開發滿足客戶需求不斷變化的產品,例如我們的 U 形和排氣加熱自卸車車身。”
NMDC 技術總監 Vinay Kumar表示:“印度的采礦業正處于革命性轉型的風口浪尖,這是由對鐵礦石、煤炭和鋁土礦等基本礦物需求前所未有的激增所驅動的。印度雄心勃勃的基礎設施發展和工業增長推動了這種激增,為擴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最近 2024年的聯邦預算進一步推動了該行業的電氣化,非常強調鋰和稀土元素等關鍵礦物的自給自足。隨著政府努力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并促進國內生產,該行業已準備好實現重大飛躍。 ”
PC Patel Infra 董事 Bhavesh Dholu 表示:“采礦業是一個永遠會持續運行的行業。沒有采礦,任何行業都不會運轉。因此,對挖礦的需求會一直存在。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將繼續保持對礦物的高速增長需求。目前煤礦開采已經處于高峰期,因此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對海底礦物的需求量將很大。物聯網和智能采礦已經處于我們實施的試用階段,我們一直在這些技術的幫助下監控我們的運營。在 AI 方面,我們進行了很多研究,在我們的運營中已經開始使用無人駕駛機器。”
CJ Darcl 物流總經理兼品牌營銷與傳播主管Rachit Mishra表示:“由于幾個關鍵趨勢,采礦設備的物流正在發展。基礎設施發展,包括運輸走廊、港口和鐵路的升級,正在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然而,產能限制和基礎設施瓶頸繼續對該行業構成挑戰。隨著公司采用路線優化和替代燃料等環保做法來滿足監管要求,可持續性變得越來越重要。整合公路、鐵路、航空和水路的多式聯運策略正在提高運營效率和成本效益。應對復雜的法規和獲得必要的許可仍然是重大障礙,將導致潛在的延誤和更高的成本。此外,技術進步,如仿真軟件和先進的跟蹤系統,正在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并改善物流管理。這些趨勢共同塑造了一個更高效和可持續的采礦設備物流未來。”
編譯自:印度《設備時報》
智能采礦:重塑行業的未來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隨著全球采礦業的發展,先進技術的融合在提高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續性方面變得至關重要。在印度,“智能采礦”的概念正處于發展階段,它代表了資源開采、加工和管理方式的轉變。
印度《設備時報》探討了重塑采礦業格局的創新技術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以及它們如何為更可持續的未來鋪平道路。
印度采礦業是國家經濟的關鍵部分,對GDP、就業和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采礦業對印度GDP的貢獻約為2.5%,為數百萬人提供直接和間接就業。煤炭、鐵礦石、鋁土礦、銅和石灰石等關鍵礦物對鋼鐵、水泥和能源等各個行業至關重要。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煤炭生產和消費國,煤炭在發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該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國之一,主要用于鋼鐵制造。雖然黃金和銅等礦物的儲量不如鐵礦石豐富,但在采礦業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大量的鋁土礦儲量為強大的鋁工業做出了貢獻。
印度采礦作業的監管框架主要在《礦產和礦產(發展和管理)法》中概述。最近的改革旨在提高透明度和促進私人投資,包括礦產資源的拍賣。然而該行業面臨幾個挑戰,如環境問題、土地征用問題和基礎設施發展問題。采礦活動會導致森林砍伐、水污染和棲息地破壞,促使政府制定更嚴格的法規來減輕這些影響。同時為采礦項目獲得土地通常會導致與當地社區的沖突和法律障礙,而偏遠地區糟糕的基礎設施會阻礙運營效率并增加成本。
隨著自動化、遙感和先進的礦物開采機械的應用,技術進步在該行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數字技術正在改進運營流程、提高生產力并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除了這些進步之外,人們越來越重視可持續采礦實踐,包括恢復礦區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礦公司還采用企業社會責任(CSR)舉措,為當地社區做出積極貢獻。
展望未來,由于各行各業對礦物的需求增加,預計印度采礦業將增長。旨在促進該行業發展的政府舉措可能會推動投資和創新,例如國家礦產政策。總體而言,印度采礦業形勢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該行業專注于可持續實踐、技術進步和監管改革,可以在支持印度經濟增長和滿足不斷增長的礦產需求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智能采礦
智能采礦指的是應用數字技術來增強采礦作業。它包括自動化、數據分析、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和機器學習,以創建一個更加互聯和高效的采礦生態系統。通過利用這些技術,公司可以優化運營、降低成本并提高安全標準,從而解決行業的一些長期挑戰。
推動智能采礦的關鍵技術
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在采礦作業中采用自動駕駛車輛和無人機已經徹底改變了該行業。這些技術減少了人類對危險環境的暴露,簡化了流程并提高了運營效率。自動駕駛運輸系統可以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運輸材料,優化物流并減少延誤。
數據分析和AI:憑借從各種操作中收集大量數據的能力,數據分析和AI在決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由機器學習算法驅動的預測性維護使操作員在設備故障發生之前預見到設備故障,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和維護成本。
物聯網集成:物聯網設備的集成促進了對設備、環境條件和安全協議的實時監控。嵌入在機械中的傳感器可以將數據傳輸到中央系統,使對潛在問題的即時響應成為可能,并增強運營可見性。
遠程操作:遠程采礦作業的興起允許公司在世界任何地方進行管理和監控活動。這不僅提高了運營效率,還確保了熟練工人不必要暴露在危險環境中。
實施智能采礦的挑戰
盡管智能采礦的好處是顯著的,但公司必須應對相應的挑戰。
高昂的初始成本:先進技術所需的投資可能是巨大的。許多公司,特別是較小的公司,可能發現很難證明這些成本與潛在收益相比是合理的。
技能差距:向數字采礦的轉變需要一支精通技術和數據分析的員工隊伍。提高現有員工的技能或招聘新人才是該行業面臨的持續挑戰。
數據安全:隨著采礦公司越來越依賴數字技術,網絡威脅的風險增加。確保敏感數據的安全對于維持信任和運營完整性至關重要。
可持續性與環境影響
智能采礦最顯著的優勢之一是它可以提高可持續性的潛力。通過優化資源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和減少排放,技術驅動的采礦實踐可以帶來更環保的運營。例如,先進的監控系統可以實時檢測泄漏或排放,從而及時采取糾正措施。此外,許多公司現在正在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納入其運營,進一步減少碳足跡。
案例分析:智能采礦的先驅
一些公司在實施智能采礦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力拓集團(Rio Tinto):這家全球采礦巨頭在其運營中率先使用自動駕駛卡車和無人機,顯著提高了生產力,同時降低了安全風險。
必和必拓(BHP):通過采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必和必拓優化了其供應鏈,從而實現了可觀的成本節約和效率提升。
瓦達塔(Vedanta):在印度,瓦達塔采用物聯網和AI來增強其采礦現場的運營可見性和安全性,展示了技術在當地背景下的變革潛力。
智能采礦的未來
展望未來,智能采礦將重新定義行業格局。技術、可持續性、運營效率的融合將使采礦公司能夠在應對現代世界復雜變化的同時,滿足對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孟買及其他地方,采礦生態系統的各方利益相關者(政府、公司和社區)必須合作,充分利用智能采礦的潛力。通過擁抱創新,采礦行業不僅可以提高生產力和盈利能力,還可以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更可持續、更負責任的未來。
專家觀點
Elecon集團公司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Prayasvin Patel表示:“我認為未來2到3年都將會有煤炭需求,因為電力行業對煤炭的依賴非常大。環境和土地征用問題的高成本將鼓勵開采更多的地下礦井,印度煤炭有限公司將地下產量從4%提高到10%的雄心勃勃的目標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認為地下采礦設備市場將由制造商主導,他們為所有客戶的需求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我們在 Eimco Elecon 擁有服務于煤礦地下采礦設備的主要產品股份,我們已經敏捷地采用了新的技術變化,并準備好了全套無爆炸連續采礦機技術。持續的高金屬價格和私營企業更多地參與采礦也推動了硬巖行業地下采礦設備的增長。我們在這一領域的產品線也在迅速增長。”
Gefran India 董事、總經理 Kalpesh Desai 表示:“采礦設備市場目前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受到各種主要趨勢的影響。其中更重要的一點是越來越多地使用自動化和數字化等先進技術。采礦公司正在投資自動化解決方案,以提高運營效率并降低成本。緊隨其后的是智能傳感器的使用,Gefran為此提供了廣泛的壓力和位置測量產品組合。例如,Gefran的TWIIST用于CAN Open中的多變量線性位置,以及CAN Open Safety SIL2 PLd中的KMC壓力傳感器,這些產品允許實時監控設備和運營。此外,對環境可持續性的關注度也在增加。更嚴格的法規和社會期望正在推動公司實施更環保的做法。”
FL Smidth 大印度地區礦業資本銷售主管 Venkatesan Punniyamurthy 表示:“在全球范圍內,雖然黃金和銅等主要金屬繼續顯示出強勁的市場基本面,但我們看到鐵礦石和鋰等其他一些金屬的價格正在下跌。當價格下跌時,這可以減少全球資本支出 (capex) 投資,因為公司的目標是通過成本和運營優化來事半功倍。這種資本支出壓力可能會持續一兩年。然而,從長遠來看,在新興經濟體綠色轉型和基礎設施發展的推動下,對金屬的需求將保持高位。在印度,我們對鋼鐵、水泥和其他材料的人均消費量仍然遠低于西方世界。這表明印度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印度國內需求將成為未來幾年的關鍵驅動力,尤其是在基礎設施、經濟適用房、機場、港口等行業,所有這些都將需要大量的金屬。此外,印度的能源需求很大。目前,我們生產了 60% 的所需能源,隨著政府實現 50% 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鋁和銅等金屬將成為輸配電的關鍵。”
Hyva印度組件業務部區域總監 Jeffrey Zuidgeest 表示:“印度的采礦設備市場正受到自動化程度提高、數字化和向可持續采礦實踐轉變等趨勢的影響。露天采礦正在擴大,尤其是煤炭和鐵礦石,同時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運營挑戰對提高生產力和成本效益的設備需求量很大。此外,私人投資和政策改革(包括 100% 的 FDI)正在促進技術進步并推動增長,尤其是在煤炭和稀土元素等行業,為該行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Hyva通過創新、可靠性和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相結合,在采礦機械領域脫穎而出。除了創新的 DTS 指南外,我們還不斷投資開發滿足客戶需求不斷變化的產品,例如我們的 U 形和排氣加熱自卸車車身。”
NMDC 技術總監 Vinay Kumar表示:“印度的采礦業正處于革命性轉型的風口浪尖,這是由對鐵礦石、煤炭和鋁土礦等基本礦物需求前所未有的激增所驅動的。印度雄心勃勃的基礎設施發展和工業增長推動了這種激增,為擴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最近 2024年的聯邦預算進一步推動了該行業的電氣化,非常強調鋰和稀土元素等關鍵礦物的自給自足。隨著政府努力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并促進國內生產,該行業已準備好實現重大飛躍。 ”
PC Patel Infra 董事 Bhavesh Dholu 表示:“采礦業是一個永遠會持續運行的行業。沒有采礦,任何行業都不會運轉。因此,對挖礦的需求會一直存在。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將繼續保持對礦物的高速增長需求。目前煤礦開采已經處于高峰期,因此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對海底礦物的需求量將很大。物聯網和智能采礦已經處于我們實施的試用階段,我們一直在這些技術的幫助下監控我們的運營。在 AI 方面,我們進行了很多研究,在我們的運營中已經開始使用無人駕駛機器。”
CJ Darcl 物流總經理兼品牌營銷與傳播主管Rachit Mishra表示:“由于幾個關鍵趨勢,采礦設備的物流正在發展。基礎設施發展,包括運輸走廊、港口和鐵路的升級,正在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然而,產能限制和基礎設施瓶頸繼續對該行業構成挑戰。隨著公司采用路線優化和替代燃料等環保做法來滿足監管要求,可持續性變得越來越重要。整合公路、鐵路、航空和水路的多式聯運策略正在提高運營效率和成本效益。應對復雜的法規和獲得必要的許可仍然是重大障礙,將導致潛在的延誤和更高的成本。此外,技術進步,如仿真軟件和先進的跟蹤系統,正在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并改善物流管理。這些趨勢共同塑造了一個更高效和可持續的采礦設備物流未來。”
編譯自:印度《設備時報》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